3773考试网 - 中考 - 各省中考 - 北京中考 - 正文

2019北京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大纲解读

来源:爱考网 [2019-1-19] [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]

【重磅】2019年北京中考《考试说明》发布,物理“滑轮计算”变为“压强浮力”,实验变39分

 

2019年北京市中考《考试说明》发布。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,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总体稳定,局部有微调,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。如语文学科依据《课程标准》增加对书法内容的考查,道德与法治学科将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的内容要求纳入考试范围等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考物理《考试说明》有哪些重要修订吧~

 

指导思想

 
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从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发,认真总结经验,突出问题导向,深化考试内容改革,坚持正确育人导向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 


基本原则

 

 
1

依据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,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做到科学、公平、准确、规范。


2

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,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;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;注重考查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;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3

体现学科特点,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。

 

 

物理学科修订情况

 
2019年北京市中考物理学科《考试说明》确定了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规定的“课程目标”与“课程内容”为考试范围,明确了“考查内容与要求”以及2019年中考物理学科的试卷结构,通过“参考样题”体现了近几年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成果。

 

01
微调“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”, 优化试卷结构

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在测评学生能力表现方面有不同的特点。主观性试题更适合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应用能力,更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发挥水平,展现潜能。因此,微调了“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”,将“多项选择题”减少4分,分别拆分到“实验解答题”3分和“计算题”1分。这样的调整,也体现了坚持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。


“实验解答题”主要从以下17个中选考11个,需重点掌握。

1、9个读数(刻度尺、温度计、弹簧测力计、天平、量筒、电阻箱、电压表、电流表、电能表),6个作图(重力/弹力示意图、光的反射/折射、凹凸透镜、杠杆力臂、滑轮绕线、家庭电路连线)+右手定则
2、学科基础(声音的产生与传播、声速、超声波与次声波,平面镜及透镜成像特点、“无尽头灯廊”,相互作用力的实际应用、平均速度的测量,磁极间的相互作用、电磁现象的实际应用等)
3、平面镜成像
4、光的反射
5、天平量筒测密度
6、设计实验测密度
7、熔化与沸腾
8、焦耳定律
9、电路故障
10、分析现象,得出结论
11、因变量与自变量是否有关
12、函数与图象(关键在单位)
13、证明证伪实验
14、纠错评估实验
15、电学设计实验
16、力/光学设计实验
17、分析说明题

 

02
更新部分“参考样题”

“参考样题”体现了近几年中考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。更新后的样题,贴近生产、生活实际,引导学生积极思考,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;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,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。

(1)注重联系实际,关注技术发展,体现学科特点
物理学科注重与生产、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。在调整样题的过程中,注重体现与学生生活、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,引导学生善于观察,勤于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、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。例如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8题编入2019年《考试说明》中,不仅引导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,而且通过我国二十四节气中“立春”“白露”“大雪”和“冬至”四个节气,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。再如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4题编入2019年《考试说明》中,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。

(2)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,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
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在对“过程与方法”的评价建议中指出:应重视评价学生“过程与方法”课程目标的达成,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概念、规律过程中的表现,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。因此,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3题编入了2019年的《考试说明》中,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。

(3)丰富试题素材背景,引导复习备考去模式化
为全面落实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的教学要求,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避免死记硬背、生搬硬套,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5题进行了改编,以计算题的形式编入2019年《考试说明》中,力图通过丰富计算题内容背景、形式多样,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。

(4)丰富“滑轮计算”变为“压强浮力”

北京中考物理试卷的最后两道计算大题,一直都是以“电学应用题”和“滑轮计算”相组合的形式呈现,而单选最后一题也一直考的是“压强浮力”。

2019《中考说明》将2018年中考物理卷第15题的“压强浮力”题进行改编,以计算题的形式替换“滑轮计算”编入考试说明,这在北京中考历史上尚属首次。

贾岳临表示,“电学应用题”和“滑轮计算”一直都属于送分题型,而“压强浮力”向来都是学生的薄弱版块。“压强浮力”的加入、“计算题”从6分变为7分,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算题的区分度。

另外,“电学应用题”样题更换成纯“电学计算”,“力图丰富计算题内容背景、形式多样”这一变化需引起重视。

北京中招考试教研员张云菲表示,“压强浮力”放在选择题中,看不到学生计算的过程。这一调整,可以充分“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”。


2019北京中考物理
《考试说明》4处变化盘点

1、必考点“电流定律”中“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,滑动变阻器的原理”变为“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,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”,加上“工作”两字。

2、必考点“电磁现象”中“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”变为“磁体的磁性”。

3、基本技能项目第3条“会调节托盘天平,会使用游码,会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”变为“会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”。

4、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中,“多项选择题”由“14分”减为“10分”,“实验解答题”由“36分”增为“39分”,“计算题”由“6分”增为“7分”。

注:中考《考试说明》是中考命题依据,每年《中考说明》的变动,也必定会在当年的中考试卷中得到体现

 

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

© 2004 - 2018 3773考试网(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)

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,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: